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到学校视察、2019年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及2023年给学校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对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优势的规律性认识,创新实施“8+2”行动计划,实践探索和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广泛共识
学校作为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农业强国“四个强国”建设的重要结合点。2023年,学校党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全校师生深入探讨“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中国农大何为”,引导全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全校凝聚起“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共识,有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8+2”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强化顶层设计,形成“8+2”行动计划
学校党委坚持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把事业发展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统筹谋划、一体设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发展实际,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并实施“8+2”行动计划,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行动、宣传和文化工作提升行动、学科建设质量提升行动、生源质量提升行动、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提升行动、高水平国际合作提升行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提升行动“8个提升行动”,科技发展经费三年倍增计划、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2个倍增计划”,形成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总体布局。其中,坚持教育的基础地位,部署了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宣传和文化工作、学科建设质量、生源质量、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五个提升行动,抓牢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坚持科技的核心地位,部署科技发展经费三年倍增计划,引领教师以贡献求发展,在科研工作上入主流、挑大梁,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坚持人才的根本地位,部署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着力打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格局。同时,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提升行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部署高水平国际合作提升行动,深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国教育特别是农业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舞台。此外,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背景下的全球教育发展趋势,部署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提升行动,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支持强国建设的未来大学新形态,引领全球农业高等教育变革。
3.强化体系协同,激发学校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学校不断强化“学校党委—牵头部门—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体系协同。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党政齐抓共管,各分管校领导组建工作专班,确定了每项行动计划的牵头部门,各学院带领师生主动作为,全校上下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在推动落实过程中,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注重发挥院系师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责意识,各院系明确目标、倍增压力、鼓足干劲,坚持“跳起来摘桃子”,实现了学校改革发展驱动由“火车头”向“动车组”模式的转变。
4.强化队伍锻造,壮大支持发展的干部人才力量
学校党委强化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管理干部培训、开设年轻干部培训班,着力锻造干部政治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四种能力,努力培养胸中有国、脑中有策、手中有招、肩上有责“四有”干部,引导干部把握锚定目标、主动作为、改革创新、底线思维四个关键。学校党委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作用,召开学校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以“十个坚持”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格局,绘就了30名学术大师和战略科学家领衔、300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攻坚、600名青年人才挑大梁、3,000名专任教师支撑、教辅与管理服务人员合理配备的“3363”人才队伍新蓝图。
5.强化监督保障,坚持“闭环管理”关键方法
学校党委将分阶段推进和“闭环管理”的工作模式作为推进“8+2”行动计划的关键方法。“8+2”行动计划目标指向三年,将总目标分解到具体年度,在每个年度周期内召开年初会议整体谋划,绘就“愿景图”;充分调研形成目标任务书,细化“施工图”;进行工作部署,与学院负责人签署任务书,立下“军令状”;中期召开推进会,交流进展,把握“进度条”;年底召开总结会,盘点成绩、研判问题、谋划未来,开具“验收单”……形成“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进、年底有考核”的工作闭环。同时,将各项任务完成质效作为二级党组织书记述职、校内巡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监督保障。
“8+2”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优势效果明显。立德树人成效显著,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获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个学科进入ESI前万分之一,农业科学在U.S.News世界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首位。科技创新成果突出,截止到2024年12月,科研经费较2022年增幅超85%,基因编辑技术“两把剪刀”、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白羽肉鸡新品种等系列成果突破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人才竞争力不断增强,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高层次人才数量快速增长,结构更加优化,厚度明显增强……全校上下同心协力,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加速前行。